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涉外法治人才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捍卫权益、参与规则制定的法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早日培养出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推进涉外法治工作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涉外法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法律英语专业正闪耀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无垠。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织起紧密的合作网络,法律英语专业人才成为了连接世界各地商业活动的关键桥梁。无论是参与国际商事谈判、起草涉外法律文件,还是在国际仲裁舞台上为正义发声,法律英语专业人才都能凭借其精湛的语言能力和扎实的法律知识,游刃有余地处理复杂的跨国法律事务,助力企业规避风险、拓展市场。
国家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已迫在眉睫。在全球治理的宏大蓝图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努力提升在国际法律秩序中的话语权。从“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法律保障,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时的精准法律应对,从知识产权的跨境保护到国际投资争端的妥善解决,每一个环节都亟需大量涉外法治精英的智慧与力量。这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支撑。
涉外法治人才至少有两点素质要求:一要精通法律外语,二要明晰国际法律。我国的法律外语研究正是自法律英语研究开始的。与法律日语、法律俄语等其他语种相比,法律英语研究更深入、更成体系,成果也更为丰富,以至于在国内语境下“法律外语”往往指的就是“法律英语”。 涉外法治工作对于“外语+法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决定了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应首先从培养法律英语人才入手。
法律英语人才不等同于涉外法治专业人才,但涉外法治专业人才首先必须是法律英语人才。涉外法治建设离不开法律外语。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队伍的培养更是离不开法律英语专业的助力。当下,国内涉外法治人才十分匮乏,依托高校资源打造一支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是适时之举、关键之举。
面对如此重要的历史使命,各大高校肩负起了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重任承载着培育涉外法治栋梁的重任。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等众多院校纷纷伸出橄榄枝,以卓越的教学资源和深厚的学术底蕴,静候有志之士的到来。这些院校的法律英语和涉外法治专业宛如一座座灯塔,照亮学子们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在涉外法治的海洋中破浪前行。课程设置丰富多元,涵盖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核心领域,更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让学子们在模拟法庭上锻炼口才,在国际交流中拓宽视野,在真实案例分析中磨砺技能。
在此,我们热切地呼吁广大青年才俊,怀揣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国际事务的浓厚兴趣,勇敢地投身于法律英语和涉外法治专业的学习之中。这不仅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启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更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磅礴之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涉外法治的广阔天地里书写属于我们的华丽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法治根基!
起源:纵观法律英语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作为一种ESP课程在我国政法类院校出现,最初是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服务于特定的专业需求。到20世纪末,法律英语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这一时期的法律英语课程仍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主要侧重于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应用,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专业化推动:2008年“法律英语证书”(LEC)考试的推出,为法律英语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和考核机制。2010年6月“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成立”的,进一步推动了法律英语的规范化和组织化发展。
学科化建设:2013年以来,《法律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大学法律英语教学大纲》的编写出版,为法律英语的教学体系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法连教授出版了“第一套法律英语专业统编教材”,共计十多本专业教材,进一步推动了法律英语的学科化和专业化发展,其独立学科属性日益显现。
学科体系完善:法律英语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有机学科体系,涵盖丰富的知识层面(如英美法律文化、法律知识、WTO规则、语言学等)、能力层面(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培养)和实践层面(涉外法律实务、法律翻译实务等),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课程体系。
独立学科属性确立:法律英语具备了独立学科的条件,包括独特的研究对象、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日益增强的学科组织影响力。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法律英语已从单一课程演变为内涵丰富的有机课程体系,具备了完善的培养目标、教学原则、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为法律英语专业的设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科价值凸显:法律英语顺应了社会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在“依法治国”和“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背景下,成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关键,有力助推了“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涉外法治战略的实施,其学科价值日益凸显。
专业设置探索:国内主要政法院校以及一些综合性大学已将法律英语(包括法律翻译)设置为本科阶段或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法律英语已完全具备一个专业或学科发展的诸要素,可划入“文学”门类下的“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或者“涉外法学”一级学科之下。或可将“法律外语”列入该门类作为“一级学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开展涉外法治建设后,法律英语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法律英语本科专业或相关课程。目前,全国已有400多所政法院系和外语院校在本科或研究生层次开设法律英语课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法律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法律英语专业将朝着国际化、复合型方向发展,培养既精通法律又具备流利英语交流能力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法律英语专业:中国政法大学是最早开设法律英语专业的高校之一,课程设置涵盖了法律英语基础、法律翻译、法律写作等多个方面。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外律师事务所、跨国企业等领域从事法律翻译、法律咨询等工作。
法学(涉外法治)专业:中国政法大学的涉外法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课程设置包括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学校与国内外众多知名法律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
英语(涉外法商)专业:华东政法大学的英语(涉外法商)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英语应用能力,课程设置涵盖了法律英语基础、法律翻译、法律写作等多个方面。学校与国内外多家法律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
法学(涉外)专业:华东政法大学的涉外法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课程设置包括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学校位于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能够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丰富的法律资源。
法学(涉外法治)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涉外法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国际法律实践。学校与国内外多家法律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法律英语专业:立足“英语+法律/经贸”复合培养,强化法律文翻译、跨文化沟通及涉外法律实务能力,依托重庆市特色专业优势,对接国际律所及跨国企业需求,毕业生可从事法律翻译、国际仲裁等工作。
法学(涉外法治)专业: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开设“一带一路”法律实验班(2+1+1东盟留学)、涉外律师实验班(全英文授课),新增全国首批海外利益安全专业(培养情报分析与合规人才),强化双语双法、区域国别法律实务能力。
翻译(涉外法律服务实验班)专业:该专业是为适应国家涉外法治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而设立的特色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系统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的翻译技能,能够胜任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涉外律师事务所、跨国企业、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等机构从事法律翻译、涉外法务、国际交流等工作。